查看原文
其他

黄长彬:尼日利亚中资公司“中文+”市场需求调查研究

黄长彬 语言战略研究 2024-02-19

2023年第6期


专题研究一

国际中文教育


作者简介

黄长彬

山东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中文教育研究、对外汉语研究、二语习得理论与应用


尼日利亚中资公司“中文+”市场需求调查研究

黄长彬

(山东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提 要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文+”呼声高涨,但“加什么”这一核心命题应基于扎实的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市场需求调查来确定。以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为调查对象国,对15位尼日利亚中资公司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12进行3级扎根编码分析确定市场需求分析的维度,构建“中文+”市场需求分析模型并据此设计问卷,对60家尼日利亚中资公司进行调查,考察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其他语种等维度的具体需求样态,发现尼日利亚中资公司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并呈现两大特征:(1)对本土中文员工的语言水平要求高,重听说、轻读写,且听、说应达到中高级水平;(2)对本土中文员工的“中文+”需求呈现复杂性,并非所有中资公司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即便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中资公司,在专业复合、语言复合方面也存在内部差异。因此,“中文+”的底色是语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基本的定力;复合型中文人才的培养应注意“+”的有限性、实践性和异质性。

关键词 “中文+”;复合型人才;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尼日利亚


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国家语言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中文+”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也是因应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中文+”提出后似乎已成为引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引擎,但目前学界多聚焦于应然的宏观政策指引,缺乏实然的区域国别调研和经验分析,造成有关“中文+”的倡议要么悬浮于海外市场实际需求,要么偏离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航道,出现人才供需不平衡、不对口等问题。“语言服务,调查先行”(邢欣,张全生2016:762),要保证“中文+”的语言服务效能,必须深入区域国别用人市场,“做好国别和区域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国际中文教育的策略,做到知己知彼,分众化施策”(崔希亮2022:27),并从微观层面剖析海外中资公司的需求,切实解决“加什么”这一关键和现实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更强的制度设计和对策方案。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尼日利亚为调查对象国,并以该国中资公司为例开展“中文+”需求分析,尝试以区域国别调查回应李宇明[1]、崔希亮、邢欣等学者的提议,同时为“供给侧”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办学思路提供参考。以尼日利亚作为调查对象国基于以下考量:首先,该国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非盟成员国以及“西非经济共同体”领头羊,在非洲具有重要影响力;其次,该国多年来稳居中国在非洲地区的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合作日益加深,为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第三,该国经济体量虽大但人均产值低,多数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除以石油为经济支柱外,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总之,以尼日利亚为研究对象能够以点带面,研究结论可为非洲多国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中文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1] 李宇明教授在第18届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8,2022年9月24日)做题为《职业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主旨报告时也提到,目前“中文+”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加什么”上。


一、市场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在语言教育领域,基于调查的“需求分析”有着重要意义,“相当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Long 2005:1)。赵世举(2016:12)指出:“如果别人不需要,即使你贴钱,别人也未必乐意要。最重要的是要摸清别人的需求,有的放矢。”

Hoadley-Maiment(1980:1)较早提出需求分析的三角模型(如图1),该模型将需求分析解构成3个维度——教师察觉到的需求、学生察觉到的需求和公司察觉到的需求,意识到应将市场需求纳入分析框架。但目前国内需求分析多聚焦学习者和教师的需求而忽视市场需求。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市场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以国别或区域为单位,对其域内用人单位的具体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对中文人才需求的维度、层次、数量和质量等。市场需求也是学习者自身学习需求的“源动力”。需求分析若将注意力留滞在学习者自身需求,而不去关注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则实际上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将导致语言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因而,王辉、夏金铃(2019:35)呼吁语言人才的培养应“加强与人才需求单位的沟通和协作,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做好市场监测、预测、评估及招聘信息发布等工作”。

目前学界关于“中文+”市场需求的调研极少。李晓东、刘玉屏、尹春梅(2021)进行了有益尝试,运用网络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亚五国不同产业对本土复合型中文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但数据挖掘方法不直接面向市场主体,“此类间接调查较难反映企业的真实需求,也不能代表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外语使用情况”(邓世平,王雪梅2022:69)。鉴于此,有必要以区域国别为基本单位开展更为直接的调查研究。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文+”的市场需求分析尚无成熟框架可资借鉴,因此,本文首先借助扎根理论建构“中文+”市场需求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市场调查。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质性分析借助半结构化访谈,对中资公司开展非随机扎根分析,以确定“中文+”的需求维度;量化研究在扎根结论基础上设计问卷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获得中资公司对复合型中文人才的需求样态。

(一)质性研究设计

1.半结构化访谈

运用于扎根分析的访谈样本应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要求受访者最好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或理论储备。据此,本研究访谈对象的筛选原则如下:

(1)尽可能覆盖不同的行业、地区,提升访谈对象的代表性和访谈内容的广度;

(2)尽可能选取公司管理或技术层,提升访谈对象的典型性和访谈内容的深度。

基于以上原则,本文选用非随机抽样方式选取15名中资公司人员开展半结构化在线语音[2]访谈(表1)。与受访者沟通好目的、时间后,对其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为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从15名受访者中随机选取13名开展扎根分析,剩余2名用于饱和度检验。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根据前期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设计拟定,并在访谈过程中经多次微调而形成(表2)。访谈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获取录音文件后,将音频转写成文本并导入Nvivo12开展三级扎根编码——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性编码,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获得中资公司对“中文+”需求的具体维度。

[2] 与海外中资公司访谈时笔者已归国,故访谈采用语音连线的方式开展。需要说明的是,在尼日利亚工作期间,累计上百家中资公司曾与笔者本人取得联系,请求介绍当地员工,这为半结构化访谈和后续的问卷调查提供了样本来源。

2.三级扎根编码

首先,进行开放式编码,即对原始访谈资料中可用于编码的语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具体步骤是逐句阅读并提取访谈中重要信息以便获取初始概念(以a编码),在初始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范畴化(以A编码),最终得到69条初始概念和25个范畴,详见表3。

其次,进行主轴式编码。鉴于开放式编码是散乱的,不同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不清晰,因而需要通过主轴式编码进一步梳理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分析开放编码在概念层面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归类、合并。将表3中25个开放式编码进行聚类得到4个主范畴,详见表4。

第三,进行选择式编码。即在主轴式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具有统领性的核心范畴,进而建构“中文+”市场需求分析模型。通过以上主轴式编码可知,中资公司的需求体现在4个维度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其他语种。其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属于专业复合范畴,其他语种属于语言复合范畴。因此,本研究建构的“中文+”市场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专业复合和语言复合两个层面(蒋洪新2019:11),如图2所示。

第四,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模型建构完成后需对理论是否饱和进行验证,若未饱和则需增加访谈量,寻求新的概念和范畴并优化理论模型。通过对留作理论饱和度检验的剩余2位对象进行访谈,未发现新的需求维度,说明市场需求分析模型达到饱和且较为稳健。

(二)量化研究设计

1.调查问卷研制

经过三级扎根编码且通过饱和度检验的“中文+”市场需求分析模型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参照半结构化访谈框架(表2)并结合开放式编码的范畴化结果(表3)进行问卷设计,经过专家评价与多次修改后形成“尼日利亚‘中文+’人才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共24题。

2.问卷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60家尼日利亚域内中资公司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从公司性质来看(表5),60家公司分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及个体户等类型,涵盖所有的经济所有制类型,其中民营企业>个体户>国有企业>中外合资(按数量从多到少排序);从地域分布来看(表6),60家公司分布在尼日利亚19个州,占全国37个州(包括首都区)的51.35%,覆盖该国过半的地区,且以西南部的拉各斯州、奥贡州以及北部的阿布贾首都区为主。总之,从公司性质、地域分布来看,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反映尼日利亚中资公司的基本情况。

① 本次调查共涉及尼日利亚中资公司60家,部分企业存在跨州设厂的情况,故地域分布之和大于60。


三、调查结果及讨论


学界在提倡“中文+”办学时,多聚焦“+”而忽视语言本体。实际上,“中文+”强调在语言基础之上对于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因而语言与“+”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复合”,或“主次复合”,而不是“并列复合”(杜瑞清1997:34)。这对组合里,语言居于主要地位,“从”或“次”是其他的专业技能或其他语种。讨论中资公司对于“中文+”的需求之前,应首先了解中资公司对于一般意义上本土中文员工是否有需求及其需求概况。

(一)中资公司对本土中文员工的需求概况

60家中资公司里有50家对本土中文员工有需求,占比83.33%。不过,50家中资公司对于本土中文员工需求量并不大,从表7可知,70%的公司需要1~5名,26%的公司需要6~10名,仅有4%的公司需要11~50名,没有公司需要51名及以上。

同时,50家公司的需求呈现以下特征。(1)员工性别方面,大多对性别无要求(占比54%),30%倾向于招聘男性,16%倾向于招聘女性。(2)受教育程度方面,大多要求达到本科学历(占比60%),36%要求达到大专学历,仅4%要求达到中小学文化程度。(3)工作场域方面,中资公司要求本土中文员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中文(按占比从高到低排序):现场交流与沟通>与中方员工沟通>办公室日常办公>文书翻译与整理>与中方领导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60家中资公司里有10家不需要本土中文员工,占比16.67%。至于为何不需要本土中文员工,W12提到:

主要是刚来的企业需要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在尼日利亚比较久的企业基本上解决了语言问题,像我们可以熟练使用英语和当地语言,对于语言的需求比较低。应该重视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管理方式的认同,这方面比语言还重要。

W13侧重节约公司人力成本: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石油钻井工作,甲方是壳牌[3]集团。像我们给壳牌提供的是钻机的整套服务,包括设备和人员。壳牌对我们有一些英语的要求,特别是带班儿队长以上,都要求英语比较熟练。另外,我们聘用当地员工对中文没有要求,可以大大节省公司支出。

[3]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

(二)中资公司对于本土员工中文水平的需求

“中文+”的前提是中文,中文是“中文+”的基础。“中文+”根植于中文,开展“中文+”应深入考察中资公司对于中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若不了解中资公司对于本土中文员工语言水平的要求,“仅仅做要素‘+’法的人才培养,最后的结果是既‘+’得不够深入,也‘+’得不够彻底”(郑通涛,郭旭2020:74)。那么,中资公司对于员工中文水平的具体要求如何?学界虽有涉及但迄今没有开展系统调查。本次调查显示,对本土中文员工有需求的50家中资公司在听、说、读、写4项语言技能方面的要求如下。

② 考虑到中资公司对于汉语水平等级的划分并不了解,调查问卷中并未出现具体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等级。此处文字描述是参照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编制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14)》关于听、说、读、写的等级标准,经过提炼、缩写而成,对应于相应的HSK等级。后同。

③ HSK 1级、2级为初级水平,HSK 3级、4级为中级水平,HSK 5级、6级为高级水平。

④ 占比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后同。

据表8,中资公司在“听”的技能方面对于本土中文员工的水平要求为:中级(58%)>高级(38%)>初级(4%),倾向于中高级。

据表9,中资公司在“说”的技能方面对于本土中文员工的水平要求为:中级(58%)>高级(34%)>初级(8%),倾向于中高级。

据表10,中资公司在“读”的技能方面对于本土中文员工的水平要求为:中级(60%)>初级(22%)>高级(18%),倾向于初中级。

据表11,中资公司在“写”的技能方面对于本土中文员工的水平要求为:中级(48%)>初级(28%)>高级(24%),倾向于初中级。

总体来看,中资公司对本土中文员工“听”“说”的要求以中高级为主,对“读”“写”的要求以初中级为主,即中资公司重听说、轻读写。

六级班考后合影(2019年)

W02、W04、W07均提到:

我们单位雇一些本土汉语员工,主要是和现场的中国员工进行沟通,要能听懂中国员工的指令和要求,当然也要求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因此,听、说很重要。读、写的话,一般用不到,使用频率低。

正如何烈辉先生所主张的:“我们需要跳出拘泥于学历、学位等观念,应该多着眼于让非洲人能够说中文,哪怕是只会说几句也是好的,把教会能说中文放在教会能写中文的前面。”[4]

[4] 引自何烈辉先生2022年个人随笔。何烈辉先生长期经营非洲多国,现任上海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兼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顾问,曾入选浙商30强,著有《中国的非洲战略——一个私营企业的视角(第一部)》(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香港),2013)、《中国的非洲战略——一个私营企业的视角(第二部)》(中国人文科学出版社(香港),2022)。

(三)中资公司对于本土员工“中文+”的需求

中资公司对于“中文+”人才的市场需求分为专业复合和语言复合两个层次(见图2)。

1.对“专业复合型”中文员工的需求

调查显示,对本土中文员工有需求的50家中资公司里34家需要专业复合型人才,占比68%,表明过半中资公司对专业复合型人才有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专业知识方面。中资公司急需的是中文+法律相关知识>进出口及外贸>中国传统文化>施工安全知识>跨文化交际>人力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机械制造维护>当代中国概况>化学化工知识(按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后同)。例如,W06认为应重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

最好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主。第一要会中文,第二要具备管理知识。这样的人才进了中国企业就是高级雇员,以后在他们国家也是处于中上层次的人。这样对于咱们国家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孔院的站位要高一点,着力培养高层次中文人才。

W09提到对于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我们现在特别想招聘一位会土木工程管理的人才,但是一直招不到。在尼日利亚懂土木工程、会钢结构安装的工程类人才特别少、缺口很大,也是我们急需的人才。

W11提到对于化学化工知识的要求:

我们酒精生产涉及化验,最好有一些化学基础,能看懂化验的参数。如果没有化学基础,最起码数学要好。但他们的数学和化学都无法满足要求。我们还要从零教起。

W14提到对于法律相关知识的要求:

了解当地的法律可以协助我们与当地政府部门打交道,维护公司的合法正当利益,避免被当地政府部门牵着鼻子走。

第二,专业技能方面。中资公司急需的是中文+电脑办公>数学运算>文书翻译>汽车驾驶>同声传译>中餐烹饪。例如,W01提到:

会开车是加分项,会电脑又是加分项,会电脑的话可以直接安排在办公室顶上了。还有,如果数学运算能力好又认真的话,可以派到车间去做一些统计等工作。

W05也提到对于电脑办公技能的需求:

如果他会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包括Excel和Word,能够给我们减轻很大的负担。目前我们的车间负责人每周、每月都要做很多报表。不过电脑界面都是中文的,需要他们适应。

W10提到对于文书翻译的需求:

通过中文5级能够满足工作基本要求,交流基本顺畅。但在书面翻译方面表现不佳,他们口语还行,但是书面翻译无法满足要求,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翻译不出来。

第三,专业能力方面。中资公司急需的是具备中文+沟通交流能力>政府公关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工作汇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例如,W01强调中文员工应具备沟通交流能力:

我们公司对本土中文员工的专业知识这一块儿要求不太高,主要是希望日常的听、说方面能够实现无障碍与中国人沟通交流。

W03提到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他们多久能够适应当前的工作。到岗后,我们要对他们进行业务流程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希望他们能够很快地上手,去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所以要很聪明。

W09强调对于市场营销能力的需求:

我们在这边做半挂车生产和组装,雇佣了很多当地的销售业务员。如果他们既会中文,又具备很强的销售业务能力,我们肯定是很欢迎的。

W10提到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

我们传音公司[5]在当地有一千多名当地销售人员。中文员工不能仅承担翻译工作,还要承担协助管理当地员工的任务,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之前就有员工这方面不足而被辞退。

[5] 传音旗下拥有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这3款品牌产品凭借价格优势和良好性能占领了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手机市场,当地销量远超三星、苹果等品牌,有“国产的手机,非洲的王者”之称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本土中文员工有需求的50家公司里16家表示不需要专业复合型人才,占比32%。W02这样说:

他们当地的员工受教育水平相对低,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我们一般请熟练的中国技工来做。我们招聘他们主要是干一些体力活,能够听懂我们的要求去工作就行了,本身对他们的是否具备其他专业技能没啥要求。

2.对“语言复合型”中文员工的需求

尼日利亚现有语言格局为以英语作为唯一官方通用语言,以三大民族语言(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作为区域性主体语言。由于英语在尼日利亚具有通用语的地位,因此调查并未将英语需求包括在内。语言复合侧重调查中资公司对于其他主要语种[6]及当地民族语言的需求。调查显示,对本土中文员工有需求的50家中资企业里20家需要语言复合型人才,占比40%,表明近半中资公司对语言复合型人才有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语言复合方面,中资公司急需的是中文+豪萨语>伊博语>约鲁巴语>法语。可见,除对法语有少量需求外,对其他主要语种并无需求。例如,W04提到对于本土语言的需求:

希望本土中文员工能够会一些其他的当地民族语言。我们公司在拉各斯,这里的民族语言以约鲁巴语为主,但我们公司拓展业务需要到北方的豪萨族聚居区或者东南部的伊博族聚居区。如果会讲他们的语言,对于业务的拓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6] 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世界主要语种包括法语、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俄语、日语、韩语。

W12提到对于法语的需求:

我们公司计划到邻国贝宁共和国拓展业务,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法语。我们目前打算,一是要么在贝宁当地招募懂法语的员工,二是从尼日利亚招聘懂法语的员工,派驻过去。

不可否认的是,中资公司对于语言复合型中文人才的需求并不旺盛,比如W08提到:

当地人都会说英语,我们自己也会英语。在尼日利亚只要会讲英语,基本上就不存在语言上的问题了,所以我们农场不需要中文员工会讲其他语言。

(四)相关问题讨论

通过以上质性分析与量化研究,可知尼日利亚中资公司“中文+”人才需求具有层次性(图3),且呈现两大特征:其一,中资公司对本土中文员工的语言水平要求高,重听说、轻读写,且听、说应达到中高级水平,以实现无障碍沟通;其二,中资公司对本土中文员工的“中文+”需求呈现出复杂性,并非所有中资公司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即便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中资公司,在专业复合、语言复合方面也存在内部差异。这对于“中文+”人才的培养具有如下启示。

第一,“中文+”的底色是语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基本的定力。李向农、贾益民(2011:24)早就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崔希亮(2022:27)也指出,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归根结底还是语言教育。当下提出“中文+”理念固然有其时代价值,意在满足市场和学习者对于中文的多元需求,促进中文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实现中文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但市场经济具有瞬息万变的属性,对人才的需求有不稳定性、局限性、短期性和滞后性,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对稳定、全面、长期和超前的过程。因此,中文人才的培养不能机械地对标市场,应认识到扎实的中文基本功既是保持特色和发挥优势的需要,也是人才市场对中文学习者的基本要求。王立非、宋海玲(2021:34)也强调,复合型语言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削弱。可见,语言教育才是“中文+”的底色,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应该成为培养复合型中文人才的共识,提倡“中文+”并不意味降低语言教学要求,相反对中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复合型中文人才的培养应注意“+”的有限性、实践性和异质性。首先,中资公司对“中文+”的需求存在着行业间、企业间的差异,即便是理想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没有边界,但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必然要有边界,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剖析不同区域国别对于中文人才的核心需求,针对关键产业和行业开展有限的“中文+”教学,而不必面面俱到。其次,学习中文大多是为了获得“与中国有关的公司等工作的机会”(郭熙2006:28),“中文+”更是如此,也更注重学用结合,更强调在语言学习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开展语言学习,应注意开展校企合作,在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现场观摩、短期实训等环节展示真实的行业需求,实现从基础汉语向应用汉语或职场汉语的转变。

第三,中资公司对于不同母语背景的人才有一定需求,因而应扩大招生对象母语的“异质性”,即教学对象尽可能涵盖当地不同民族成分,避免教学对象民族构成的同质化,实现“中文+多种民族语言”的天然复合。


四、结语


“尼日利亚系统化、成规模的汉语教学应从本世纪初两所孔子学院[7]的创办算起”(黄长彬,吴应辉2020:5)。虽然起步较晚,但十多年来发展迅速,迄今尼日利亚中文教育机构已培养中文学习者万余名[8],大大缓解了当地的中文人才需求矛盾。但尼日利亚现有中文人才培养模式以通用型为主,尚未考虑到当地市场的多元需求。本研究从区域国别视角选取尼日利亚作为对象国开展“中文+”的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60家中资公司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60家中资公司里50家对本土中文员工有需求,占比83.33%。在语言水平方面要求“听”“说”达到中高级,“读”“写”达到初中级,即中资公司重听说、轻读写。另外,对性别无明显要求,但大多要求获得本科或大专学历文凭。

第二,50家中资公司里34家对专业复合型人才有需求,占比68%。从专业知识需求来看,急需中文+法律相关知识>进出口及外贸>中国传统文化>施工安全知识>跨文化交际>人力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机械制造维护>当代中国概况>化学化工知识;从专业技能需求来看,急需中文+电脑办公>数学运算>文书翻译>汽车驾驶>同声传译>中餐烹饪;从专业能力需求来看,急需中文+沟通交流能力>政府公关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工作汇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50家中资公司里20家对“中文+语言”复合型人才有需求,占比40%。中资公司急需的是中文+豪萨语>伊博语>约鲁巴语>法语。

贯穿本文的方法论是“问题本位研究法”(吴应辉2022:108),聚焦“中文+”的市场需求,进而解决了“加什么”这一学科关切。总之,“中文+”的提出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因应“汉语学习多层次、多领域、多目标,专业化、职业化、实用化的趋势”(李泉2011:112)。本文对“中文+”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研判,研究结论可为非洲多国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中文教育办学方针的制定提供借鉴,质性分析与量化调查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此类“中文+”市场需求调查提供参考。

[7] 尼日利亚现有两所孔子学院分别为:2007年成立的纳姆迪·阿奇克韦大学孔子学院,位于阿南布拉州;2008年成立的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位于拉各斯州。

[8] 黄长彬、吴应辉(2020)研究显示,尼日利亚累计有14 180名学生参加过HSK考试。本数据不以注册人数为统计标准,而是以参加HSK考试人数为统计标准。原因是注册学员存在大量流失的状况,而参加HSK考试的学生一般能够较为稳定地完成学业。若以注册人数为统计标准,尼日利亚注册学员将远远大于这一数字。

该文发表于《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6期,参考文献从略,如有需要请参照原文。

编排:逯琳琳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相关推荐

主持人语 | 曹贤文:画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同心圆

曹贤文,李蕊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框架与内涵构想

吴伟平:国际职场汉语口语能力测试体系的构建

杨金成:韩国语国际传播法治建设研究

约稿启事丨“国际中文教育”专题(2024年第6期)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与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重点选题(约稿启事合集)约稿启事丨“国际中文教育”专题(每年一期)约稿启事丨“国际语言冲突”专题约稿启事丨“数字经济时代的语言生活”专题约稿启事丨“大语言模型”专题
《语言战略研究》入选为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
本刊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合作从事征稿、审稿及发稿活动,从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请认准本刊官方网站界面→
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10-65219062   010-65219060    电子邮箱: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投稿网址:yyzlyj.cp.com.cn订阅方式:    1.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04.    2.网店订阅:(1)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  (微信搜索shangwu1897,关注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公众号页面底部的“官方微店”;在微店中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下单。)(2)商务印书馆京东旗舰店
 (登录商务印书馆京东旗舰店,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下单。)    3.中国邮政-微商城,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预订全年。  ↓↓↓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本刊官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长彬:尼日利亚中资公司“中文+”市场需求调查研究

黄长彬 语言战略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